
杜海涛一段长达 40 分钟的全英文毕业演讲视频,在网络上刷屏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一边是"勇气可嘉"的鼓励,另一边则是"听得都累"的调侃,让这场原本温馨的毕业仪式,意外成了大众围观的大型"语言能力考核现场"。
据网友 10 月 25 日爆料,杜海涛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东校区完成了一场为期 21 天的沉浸式语言课程,并在其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了演讲。全程使用英文,讲稿长达两千余字,为了这"高光" 40 分钟,他可谓下足了苦功——不仅在稿子上密密麻麻标注了音标和标记线反复练习,登台前更是需要"鼓足勇气开口"。



这场演讲的现场观众主要是留学生群体,其中不少人是"看着杜海涛节目长大"的,这给整场活动平添了一层"回忆杀"的滤镜。然而,滤镜之下,真实的语言水平却成了讨论焦点。
最精彩的互动来自妻子沈梦辰。作为家属上台献花时,她一句幽默调侃直接引爆全场:"我听完他的这个全英文演讲之后啊,我觉得不如用中文,大家听的都累啊。"不过,吐槽归吐槽,她紧接着点出了核心价值——"勇敢",并感谢了现场留学生对杜海涛的"全程鼓励式教学"。
这番"听得累"的大实话,可以说戳中了不少线上线下的心声。部分现场听众坦言其演讲水平有限,需要靠脑补和上下文才能理解;网友更是犀利玩梗,称这是"唯一一个需要开二倍速听的英文演讲"。


结合他此前将王诗龄(Angela)英文名拼错成" Angle "、把"茁壮成长"写成"茁长成长"等翻车事件,这次"苦练成果"的含金量自然受到质疑。
更让一些网友觉得"出戏"的是杜海涛的游学模式。据悉,这是他第三次赴英,累计时间仅数周,但游学期间社交活动却相当丰富——与网红聚餐、同"奶茶妹妹"章泽天看展,被戏称为"英国留子第一人脉"。这种短期、高强度的"镀金"课程,与普通留学生面临的学业和经济压力形成鲜明对比,也让"体验生活"的质疑声不绝于耳。
总而言之,杜海涛的这场英文演讲,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个人分享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公众对明星"努力人设"的复杂心态——我们既乐于见到跨界突破的"勇敢",也愈发精明地审视着其背后真实的付出与成效。当"勇气"成为最好的"遮瑕膏"时,下一次,大众还会继续买账吗?
编辑:文小娱
杠杆配资平台哪家正规,在线炒股配资服务网,在线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